兰晓峰:中国农村英语教育改革第一人

从湖南新化一农村少年,到英语培训教育界的精英;从外籍教师助教,到「中国农村教育第一人」。12年的时光洗礼,30岁的兰晓峰创造了一个个不可思议的奇迹。目前,兰晓峰正在打造中国第一家互联网「教育超市」,以期改变当下农村英语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。

■ 香港文汇报记者 李青霞 湖南报道 


初见兰晓峰,一身笔挺的中山装,整齐利落的短髮,黑亮有神的眼睛,让人印象深刻。加之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富有磁性的发音,很快就让人将目光凝结于此。 
 
喜欢安静的兰晓峰选择在湘江河畔一家西餐厅见面,在温柔的灯光照射下,他整个人都散发着光彩,让人很难把他和他口中故事的主人公联繫在一起。 
懵懂少年   南下闯世界
 
 
1984年,兰晓峰出生在雪峰山下,资水江畔新化维山乡的一个农民家庭,生命的前16年他没有出过远门,甚至没进过县城。 
 
中师毕业后,18岁的兰晓峰决定南下广东去闯荡出自己的一片天地。改革开放的前沿,毗邻港澳的「世界工厂」东莞吸引了他的目光。 
 
「东莞有很多外国人,英语培训机构在这裡遍地开花。」兰晓峰凭藉着初中三年打下的英语基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,进入了东莞市翻译服务中心工作。 
 
「在翻译服务中心面试的情景我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。当时我穿着从哥哥那裡借来的白衬衣和大头鞋,坐在办公室外焦急地等待。轮到我进去时,我发现面试官是一位外国人,这意味着整个面试都要用英语进行。」 
 
初为讲师   尴尬第一课
 
 
「说实话,我当时的英语水平还很一般,词汇量也不多,面试官问我喜欢什麽,我就投其所好说篮球,所幸他感兴趣,随后就问我最喜欢打哪个位置,我当时就傻眼了,哪个位置,前锋、后卫,我用英语都不会说啊,我就告诉他『anywhere』,任何位置,现在想想都觉得很搞笑。」就凭着这份对英语的热忱和执着,兰晓峰最后成为了这位面试官的助教和翻译。 
 
此后,兰晓峰边工作边学习,并保持了自初中以来养成的好习惯,用英语写日记,唱英文歌曲,加之与外国人的交流机会多了,兰晓峰的英语水平突飞猛进。这时他也开始担任教学工作。 
 
「那一天阳光正好,走在通往教室的走廊,看着花儿、草儿我都会笑,因为我要以讲师身份上第一堂课。但当迈进教室时,我脸上的笑容凝固了,因为教室裡只坐一个学生。说实话那时真的有些沮丧,但后来想想一个学生我也得好好教呀,不然我会连一个学生都没有的。」 
 
就这样,凭藉着认真、仔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,兰晓峰的学生从一个、两个到三个、四个......不到一个月的时间,兰晓峰的课堂裡就坐满了四、五十个学生。 
 
从教学助理到教学主任,兰晓峰的事业平步青云。此时,他又有了更大的目标--成立自己的教学机构。 
 
开办学校   首创教育超市
 
 
2005年,兰晓峰与一位加拿大外国友人合作办学,开设了一所英语培训学校。四年后,他又创办了特福英语村和东莞市德福教育投资有限公司,并接受TESOL中国总部授权,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、学历最低的TESOL国际英语教师培训导师和考官。 
 
兰晓峰把自己的英语教学方法整理成册,出版了《给力英语--听说宝典》、《给力英语--读写宝典》英语教材。并在新化老家,创办了长春藤教育谘询服务有限公司和长春藤教育培训学校,为自己的家乡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。 
 
2013年,兰晓峰看到了网络的强大力量,开始着手创办湖南省一教科技有限公司,重点打造中国最大的教育超市--一教网。兰晓峰说,「马云的阿里巴巴创造了电子商务的财富神话,李阳的疯狂英语也曾突破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,这些成功难以複製。当下,农村英语教育严重滞后的现状,触发了我事业上的灵感,打造中国互联网第一家『教育超市』、成就中国最大的中外互动交流平台--一教网,是我的终极目标。」  
 
兰晓峰正向着他的终极目标努力前行,这一路或荆棘丛生、障碍重重,兰晓峰说:「我不怕。」 
 
劫后重生   农村义务讲学
 
 
在兰晓峰的个人笔记中有这样一句话,「我所害怕的事一一出现;我所恐惧的事偏偏临到。」他说这是《约伯记》第3章第25节的内容,之所以会记下这句话,是为了记录2007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恐怖的事情。 
 
2007年7月29日傍晚,在回家的途中兰晓峰被绑架了,经过六个多小时的身心摧残,他拖着被打伤的身体和接近模糊的意志逃了出去。在讲述整个事件时,兰晓峰都非常平静,他娓娓道来,就像在讲述别人的故事。 「有一幕成为如今坚持走农村支教事业的星星之火:当我坚持到最后一口气沿着墙角爬起来叩响那扇绿皮铁门时,一个母亲正背对我辅导她的孩子做作业——那时已是凌晨,又在暑假,真让我想不明白为何为是这样的一幕。我倒下的瞬间,两眼余光瞥见男孩朝我转过身,我们四目相对,他有我小时侯一样清澈的眼神。」
 
他说:「我身体恢复后,就回到了老家新化,从此以后我倍加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,我经常会带上自己写的书去农村义务讲学,我要告诉那些贫穷的孩子们,知识是可以改变命运的,我就是最好的例子。」 

原载香港文汇报: http://paper.wenweipo.com/2014/09/22/CH1409220027.htm
 

最新活动
分享到社交平台
联络我们
|
关于我们
|
|